发布于 2025-09-01 10:29 | 来源: 芜湖新闻网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沈中 你问,专家答!有问题想问德叔团队?欢迎扫码入群提问。德叔医古团队将筛选问题,在每月线上读者见面会上进行回答 (本期答问专家:岭南甄氏杂病流派传承工作室、张忠德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唐丽娟) 知足常乐:经常上火牙疼,如何降火?--> 答:首先要分清是哪种“火”,然后再针对性调理。如果牙龈红肿,疼痛程度很严重,并伴有口渴、口臭、便秘,这可能是实火疼痛。可用菊花、桑叶、蒲公英等中药煮水漱口;如果疼痛程度不太严重,总是隐隐作痛,牙龈微红微肿,这可能是津液不足引起的虚火牙痛。这时要以润燥为主,可以用雪梨、银耳、马蹄、沙参等改善。 飞天大侠:长期徒步出现脚踝疼痛,如何缓解? 答:如果伴有红肿,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脚踝负重。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多次)减轻肿胀和疼痛。48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揉搓。急性期后(通常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每次15-20分钟)或使用活血化淤的中药烫洗,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轻柔按摩脚踝周围,并配合红花油等活血药油,每次10-15分钟,每日两次。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尤其注意脚踝拉伸和环绕活动;选择支撑性良好的运动鞋;日常加强脚踝力量训练,如用脚趾抓毛巾、脚踝外侧拉伸等。工作时可间歇性做勾脚尖、压脚背等动作,增强关节灵活性。 飞羽:今年动不动就会出一身汗,尤其后颈部。出汗后容易皮肤发凉甚至发痛,怎么办? 答:这多是气虚阳衰、肺卫不固。阳气如同体表的保护膜,太弱则固摄不住津液,容易出汗。出汗后颈部若受凉,就易出现颈部疼痛。因此出汗后应立即擦干汗液,避免马上吹强风或空调直吹,以免寒邪乘虚而入。如果出现颈痛,可用热毛巾温敷,或用吹风机暖风档吹至颈部微微发热,帮助温通经络、驱散寒邪。平时可穿着宽松、透气性好的纯棉或真丝衣物,避免“汗出当风”。可适当用黄芪、西洋参、五指毛桃(如五指毛桃煲鸡汤)等补气固表之物煲汤或泡水喝,增强体表的保护功能。避免过食生冷冰冻。 【编辑:刘阳禾】
发布于 2025-09-27 12:43 | 来源: 四喜鱼卷网
丨天天学习丨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新疆这片广袤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从一位维吾尔族乡亲那里听到用“石榴籽”比喻各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源自生活的话语给总书记留下深刻印象,更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产生强烈共鸣。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八年再次到新疆考察。当总书记对师生、村民、社区居民们讲到“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时,话音未落,现场千百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响起:“紧紧抱在一起。” 今天的新疆,江山壮美、河湖安澜、欣欣向荣。各族人民的生活,恰似那炽热如焰的石榴花海,绵延盛放,共同绘就绚丽多彩的民族团结画卷。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李雪菲 视 频丨李雪菲 视 觉丨颜妮 校 对丨李珊珊 蔡纯琳 闫田田 宋春燕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姜媛媛】
发布于 2025-09-04 21:29 | 来源: 开封网
中新社海口9月27日电 (王子谦 何彦蓉)今年第20号台风“博罗依”正面袭击海南省三沙市。27日晚,位于晋卿岛的三沙市永乐工委综合办公室主任曾德豪在电话里告诉中新社记者,“现在岛上雨势比较小,但风力越来越大。”--> 据三沙市气象台预报,“博罗依”将于27日傍晚到28日凌晨从晋卿岛以南约60公里海域经过。当日15时,三沙市全域启动Ⅰ级防汛防风应急响应。据气象监测,27日8时至20时,西沙群岛各岛礁普遍出现8级至11级阵风。 三沙海事局介绍,台风来临前西沙旅游船、交通补给船已停航,辖区内岛际交通艇、旅游过驳冲锋舟等小型船艇已吊装上岸。目前“南海救115”救助船在西沙永乐群岛环礁内值守,以应对突发情况。 为防御“博罗依”,三沙市各岛礁提前排查隐患、加固门窗、转移安置民众。在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工作人员修剪树枝,搬运沙袋堆放在易进水区域。中国南方电网电力应急发电车做好准备,保障居民用电需求。截至16时,三沙市共转移安置685人。 海南省气象台预计,“博罗依”在经过西沙群岛附近海面后,将于28日白天以台风级经过海南岛南部近海,之后将于28日傍晚到夜间在越南中北部沿海登陆。(完) 【编辑:李润泽】
发布于 2025-09-15 05:01 | 来源: 香辣粉蒸肉网
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一台车辆在台风中受损。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一棵大树在台风中被连根拔起。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消防人员清理倒伏在马路上的大树。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消防人员救助一辆被困车辆。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恢复运营,接驳船穿梭在渔船间。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临街商铺恢复营业。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恢复运营,渔民在码头等待接驳船前往渔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恢复运营,渔民乘坐接驳船前往渔船。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恢复运营,冰船工作人员运输冰块。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一棵大树在台风中被连根拔起。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工作人员抢修通讯设备。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一家饭店在台风中受损。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航拍台风“桦加沙”过境后的广东阳江海陵岛。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9月25日,广东阳江海陵岛,渔船有序停泊在闸坡国家级中心渔港内。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于9月24日17时前后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登陆。目前台风“桦加沙”已移出广东,海陵岛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步恢复。(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编辑:李太源】
发布于 2025-09-21 16:04 | 来源: 蟹肉羹网
9月27日,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为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天水大队在震中陇西县文峰镇桦林村开展排查、救援工作。中新社发 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9月27日,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为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天水大队在震中陇西县文峰镇桦林村开展排查、救援工作。中新社发 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9月27日,甘肃定西市陇西县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为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天水大队集结前往地震受灾区域。中新社发 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编辑:田博川】
发布于 2025-09-06 10:26 | 来源: 湄洲日报
厦门港的繁华,是一部跨越百年的迭代史。 百年前的厦门港,不仅是国内外航运贸易中转港,更是东南沿海贸易中心。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到:近代厦门乃是“海上中国”的一个焦点。 但辉煌亦有没落时。 万国通商的商港在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中逐渐沉寂,一度成为海防前线。改革开放后,这座百年老港再次崛起。资料图:厦门港,海沧港区。 上世纪80年代初,厦门港恢复沿海客运航线并开辟集装箱运输。 2011年,厦门港成为我国第四个国际航运中心; 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 如今的厦门港已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91条,通达54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保持千万标箱级别。 能在激烈的全球港口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厦门港的核心底气来自比拼效率。 在这里,平均在泊时间是1.06天,中小型船舶一般不超过一天就要出港,装卸效率位居全球前三。 这份高效,织就了“丝路海运”网络,朋友圈持续扩大。 厦门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这些年,厦门港便以“丝路海运”为核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中构建起独特优势。 自2018年“丝路海运”开行以来,截至2025年6月,厦门港61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累计开行12859艘次,完成1447.14万标箱吞吐量,占全国“丝路海运”总吞吐量的61.7%。 通过“丝路海运”的服务标准制定和评选,厦门港让全球海运效率得到逐步提升。 但厦门港没停留在单一优势里,而是顺着产业脉络延伸出更精准的服务。 近年,全球新能源市场火热,锂电池作为“新三样”之一,出口需求激增。厦门港敏锐抓住机遇,主动构建起适配新能源产品的“专属通道”。 一方面,厦门港口管理局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海事局联合印发全国首个针对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另一方面,启动海天、嵩屿、国际货柜、远海等四个码头的冷藏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项目建设,规模体量全国领先。 “量身定制”服务让厦门港成了福建锂电池出口首选港。 2023年以来,福建省锂电池出口连续两年破千亿元。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635.68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其中,厦门港锂电池出口量占福建省96%,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出海大通道。 不仅如此,厦门港还利用海铁联运突破地理的局限,高效链通全球市场。 与青岛港、天津港等可以依托北方广袤腹地不同,厦门港内陆腹地曾局限于闽赣地区,但通过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成功打破地理边界,将服务范围延伸至中西部省份。 除了南昌至厦门海铁联运天天班,厦门港还打造了麻城—厦门石材出口、南平—厦门家具出口、三明—厦门化肥出口等特色线路,将内陆腹地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 2025年上半年,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完成作业量7.57万标箱,同比增长21.7%。其中,湖北—厦门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3.95倍。 如今,厦门港不仅是驱动福建港口经济的核心引擎,更是中国联通世界的重要支点。 当“丝路海运”电商快线两天把跨境包裹运至马尼拉,当满载储能集装箱的巨轮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当湖北麻城的石材通过海铁联运远销欧洲……这座百年大港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愈加关键的角色。 (“三里河”工作室)--> 【编辑:刘阳禾】
发布于 2025-09-19 10:19 | 来源: 浙江在线
唯流量是从,该醒醒了 近日,国家安全部门破获一起直播泄露军事秘密案件。这一事件再次为公众敲响警钟: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都将面临严惩,切莫将“流量密码”异化为“犯罪引信”。 无心偶遇“飞”来“横财” 一天晚上,家住军用机场附近的陈某在家中闲坐,窗外突然传来异常密集的低空轰鸣声,他透过窗户观察到多架飞机在低空飞行。陈某察觉到这一动静后,出于对网络流量的渴望,他迅速在某直播平台开启实时直播,将窗外军机的动态画面公之于众。直播过程中,多名观众在评论区反复警示,提醒陈某“这是军机、不能直播、会泄露军事秘密、赶紧停播”等。陈某逐渐意识到所拍摄画面的军用属性及直播行为的敏感性。然而,面对持续攀升的在线观看人数和互动热度,陈某在“泼天流量”的诱惑下选择了无视风险,甚至在接到机场保卫部门电话警告后仍拒绝配合,并对保卫部门人员进行言语侮辱。持续近一小时的直播累计观看量超过2万人次,部队行动、飞机型号及军机起降时间等动态情况持续外泄,对我军事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无知终酿“飞”来“横祸” 经国家安全机关调查核实,陈某在明知军事活动严禁拍摄和公开传播的情况下,仍有意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将军机飞行画面实时向公众传播。其直播内容经相关部门鉴定为军事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二条规定,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陈某的行为涉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其以身试法“任性”直播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别让流量成变量,一次直播可能成为泄密链条的“帮凶”。一些看似“无害”的直播、分享定位、上传照片等行为均可能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配合做好军事敏感区域安全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对军用机场等军事敏感区域进行拍摄和直播。广大公民若发现相关可疑线索,请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编辑:付子豪】
发布于 2025-09-02 17:33 | 来源: 桂花核桃冻网
中新网张家界9月27日电 (邓霞 罗璇)9月27日,2025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鹞子寨登山赛在湖南张家界鸣枪开跑,2000余名登山爱好者沿5.3公里赛道奋勇攀登,在运动中解锁张家界地貌的峰林奇观与生态魅力。2025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鹞子寨登山赛鸣枪开跑。吴勇兵 摄 本次赛事由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主办,以“徒步鹞子寨,呼吸张家界”为主题,赛道堪称“移动的自然博物馆”。参赛者从金鞭溪大氧吧出发,途经百应谷、金螺问天、老鹰嘴、梭标峰等标志性景观,在攀登中近距离观赏珙桐、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还可偶遇野生猕猴群,甚至可能邂逅白颈长尾雉、红腹锦鸡等珍稀动物。登山爱好者赛前合影。吴勇兵 摄 这条海拔落差逾500米的赛道,盘踞于最高海拔1050米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鹞子寨岭脊之上。该景区因山峰形似鹞鹰得名,与黄石寨、袁家界呈“三足鼎立”之势,三面绝壁的险峻地貌与“奇、险、幽、野”的景观特色,为赛事增添了独特的竞技挑战与观景价值。鹞子寨景区经过十年休养生息,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修复升级的生态游步道更让竞技与保护实现和谐共生。选手登山中。吴勇兵 摄 此次赛事设置专业组、大众组,精准覆盖不同群体需求。“既能挑战自我,又能在云海峰林中‘洗肺’,这是不一样的体验。”专业组选手李媛说。 当天,随着首批参赛者冲过终点线,鹞子寨的云海日出与峰林美景也同步向中外游客开放。(完)--> 【编辑:刘阳禾】
发布于 2025-09-30 04:20 | 来源: 第一财经
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年版)》2022年,建筑运行的能耗为11.9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而其碳排放为23.1亿吨CO₂,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21.7%。其中,农村居住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占比为21%。造成这个占比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用能系统效率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因此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农村建筑如何节能降碳,又面临哪些挑战?对中国建筑整体的节能减排,甚至对中国整体的能源转型有何重要意义?未来又该如何发展?围绕上述问题,中国新闻网采访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倪江波。他指出,建筑节能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快速推进城镇节能建筑建设的同时,不断推动农村建筑的节能减排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倪江波(受访者供图) 专访实录摘要如下: 问题: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0.2亿平方米以上。目前,各地正稳步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建设工作。如2024年,上海共落实超低能耗项目203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122万平方米。为什么要大力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 倪江波: 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而推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又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按照节能水平由低到高,建筑可以分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等标准降低50%以上;近零能耗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等标准降低60%~75%以上;零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高级表现形式,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和周边的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或等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的建筑。 一方面,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是引领新时期建筑能效提升的高水平节能建筑。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推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的规模化发展,通过高性能的建筑围护结构、高效率的建筑用能设备与系统、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 另一方面,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是不以牺牲舒适度来实现建筑节能的高品质建筑。通过建筑设计的优化、建筑围护结构性能的提升等措施,建筑的气密性和保温隔热性能大幅度提升,最大限度地减缓房屋室内外气体的交换速度,降低建筑能耗,为老百姓提供更加舒适、更高品质的生活和办公环境。 问题:农村居住建筑占全国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的比例为21%。您认为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建筑节能,对中国整体的能源转型和碳减排有何重要意义? 倪江波: 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农宅既是对过去工作的延续,也是促进城乡绿色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建筑绿色低碳水平的必要措施。 一是践行“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农村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如《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电气化、继续实施农村供暖清洁替代;《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提出,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绿色用能模式,增加农村地区清洁能源供应。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农宅,是对绿色农房建设要求的落实和响应,也对实现中国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二是充分释放农村建筑节能潜力。中国农宅存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用能系统效率低、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足等问题,还有很大的节能潜力。推动农宅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转型,是推动建筑领域节能的重要突破口。 三是推动农村用能低碳转型。在降低农宅本体能耗需求的同时,利用大量农村建筑屋顶面积,结合太阳能光热、光伏一体化及生物质清洁利用等技术和产品,推动照明、炊事、采暖制冷等用能电气化的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本体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清洁供能用能模式。 四是促进建筑节能技术产业发展。高性能围护结构、光伏、建筑节能改造、电气化等多项技术的发展、市场创新和持续的应用需求,有助于引导和推动建筑节能领域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吸引企业投资,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五是促进绿色低碳建材应用。通过绿色建材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既可以助力现代化宜居农房、农房节能改造、现代农业设施等绿色低碳农房项目建设,也加快了绿色建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建材领域节能降碳目标的实现,同时可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和农村发展新兴绿色产业,推动农村发展动能转换。 问题:目前,在宁夏兴胜村等地,已经有正在推进的农村超低能耗建筑,甚至是零碳农村的试点项目。您如何看待兴胜村这种农村节能建筑推广复制的潜力? 倪江波: 宁夏兴胜村的农村超低能耗建筑乃至“零碳村”试点,具有技术路线清晰、效益量化充分的特点,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宁夏地区建设,采用空心村整治的模式进行集中连片建设,由企业EPC总包、供电公司配套网改、高校提供技术支撑的模式,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可复制要素,但要把“盆景”变成“风景”,仍需要跨过几道门槛。 比如增量成本仍高。按示范口径,建安+机电系统约3100元/m2,比传统砖混农房成本略高。若没有补贴,农民自筹意愿会降低。同时,后期运维的长效机制要重视。屋顶光伏、储能逆变器、新风热泵系统等设备需要专业维护。 兴胜村模式在宁夏及青海、甘肃、内蒙古等日照资源好、电网条件好的“三北”地区具备“可复制、宜推广”潜力。 一是形成可持续的激励机制。有必要加强财政资金对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农宅的支持,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调动建设单位等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等政策方针的细化政策研究制定与实施,推动绿色金融、绿电交易、碳交易等政策落地落实,助力农房绿色低碳转型。 二是加强需求侧的宣传和激励。应加强对绿色低碳相关知识与理念的普及、宣传与推广,让农户真正认识到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农宅不仅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还能在长期带来经济上的回报。 三是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农房技术与产业发展。加强对相关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与推广;加大对建筑领域绿色低碳产业的扶持。只有产业链先成熟起来,形成规模化效应,才能从根源上降低建设成本。 其次,法律法规制度还有待建立。对于农村建筑而言,中国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约束。亟须尽快建立法律法规制度框架,将相关内容纳入其中,为绿色低碳农宅的推广夯实制度基础。 另外,第三方认证体系有待健全。各地示范工程对近零能耗建筑认证标准不统一,造成各地近零能耗建筑水平参差不齐、评价效果难以对比。行业协会等机构要充分发挥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推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认证方法、认证机构、标识管理等第三方认证体系的完善。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构建的有质量的测评制度,可为此做出贡献。 最后,专业人才存在很大缺口。高等院校、职校、技校及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应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对相关职业人才的培养,为近零能耗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保障。 问题:对宁夏兴胜村的这个农村建筑节能项目未来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倪江波: 农村建筑的能源转型应该在推动整体“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农村建筑的绿色低碳发展必然大有可为。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要把绿色低碳农房建设、农房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农村建筑能源转型相关工作纳入相关政策、战略、规划中去,明确建设目标、建设任务。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补贴、低息贷款等措施降低农户与企业主体成本;同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各主体的切身利益,把这项工作做稳、做实。 二是持续推动农村建筑节能改造与可再生能源应用。首先要先从建筑上动手,开展建筑节能改造,优化围护结构系统,推广高效、节能的用能设备系统应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把农宅改造为绿色低碳的好房子。同时,在能源系统上,因地制宜地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光伏、生物质能利用、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实现农村建筑能源供应与消费的清洁化、智能化。 三是完善资金机制与服务体系。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探索政企合作、村集体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加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提高能源承载能力,构建覆盖技术培训、设备运维、能源管理的综合服务网络,为农村建筑能源转型提供全方位保障。 文:孙忠一、谭乔--> 【编辑:胡寒笑】
发布于 2025-09-27 09:45 | 来源: 商都房产网
图为展商展示结合震动提示与情绪识别技术的智能戒指。中新网记者 陈永诺 摄图为展商展示的以瓷器为概念联乘的电子产品。中新网记者 陈永诺 摄图为展商展示的显示屏产品。中新网记者 陈永诺 摄图为展商展示的智能眼镜。中新网记者 陈永诺 摄--> 【编辑:刘湃】